雪地轮胎的使用注意事项

所属分类: 行业资讯

发布时间: 2025-02-12

概要: 最佳更换时机:当夜间最低温度连续 3 天低于 5℃,且白天最高温度低于 10℃时(此时路面易结薄冰,普通胎已开始硬化);

1. 更换时机:“看温度” 而非 “看日期”

最佳更换时机:当夜间最低温度连续 3 天低于 5℃,且白天最高温度低于 10℃时(此时路面易结薄冰,普通胎已开始硬化);

避免过早更换:若气温仍在 10℃以上,雪地胎磨损快、油耗高;也避免过晚更换:等路面结冰后再换,更换过程中车辆易打滑,存在安全风险。

2. 更换数量:“4 条全换” 而非 “只换 2 条”

严禁只换前轮 / 后轮:若仅换前轮(驱动轮),后轮抓地力不足,刹车或转弯时易 “甩尾”;若仅换后轮,前轮抓地力过强,易 “推头”(转向不足),均会大幅增加侧滑风险;

特殊情况:若车辆为全时四驱,更需 4 条全换,确保四驱系统动力分配均衡,避免因轮胎抓地力差异导致系统故障。

3. 磨损与寿命:关注 “磨损极限”

雪地胎的磨损极限:胎面沟槽内有 “磨损指示块”(高度约 1.6mm),当花纹深度低于 3mm 时,雪地胎的排雪和抓冰能力会显著下降,需及时更换(普通胎磨损极限为 1.6mm,雪地胎因需深沟槽排雪,极限更高);

寿命周期:正常使用情况下,雪地胎寿命约为 3-5 个冬季(或行驶 3-6 万公里,具体取决于使用频率和路况),即使花纹未磨到极限,若使用超过 5 年(橡胶会老化变硬),也建议更换。

4. 储存与保养:延长寿命的关键

非冬季储存:将雪地胎清洗干净(去除泥沙、冰雪),晾干后充气(气压比正常使用时高 0.2-0.3bar,防止变形),然后垂直堆叠存放(避免平放挤压导致胎面变形),存放在干燥、阴凉、避光的环境(避免阳光直射或高温烘烤,防止橡胶老化);

避免混合储存:不要与机油、溶剂等化学物品放在一起,防止橡胶被腐蚀。

5. 钉胎使用限制:先查当地规定

国内部分城市(如哈尔滨、长春等)对钉胎的使用有时间限制(仅允许冬季特定时段使用),部分景区 / 高速公路禁止钉胎通行(避免损伤路面);

若路面为 “融雪剂处理后的湿滑路面”,钉胎的抓地力反而不如普通雪地胎(金属钉易在融雪剂形成的 “盐水膜” 上打滑),需根据路况选择。

关键词: 雪地轮胎的使用注意事项